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
杂志订阅

如何看待李嘉诚拟卖港口给美国财团一事?

2025-03-18 13:17
文本设置
小号
默认
大号
Plus(0条)
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了李嘉诚将港口出售给美国财团一事。当被问到香港长和向美国财团出售港口资产被批“无腰骨跪低”时,李家超表示,有三点看法:第一,社会对事件的关切,值得重视;第二,特区政府要求外国政府为香港企业,提供公平环境,反对使用胁迫施压手段;第三,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,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。 | 相关阅读(第一财经)
41
柏文喜

柏文喜

中企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

商业逻辑与家国情怀的辩证思考:论李嘉诚港口交易与民营企业发展路径

香港长和集团拟以190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港口资产,这一事件不仅引发资本市场震动,更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商业利益与国家战略的复杂博弈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以“三点回应”表明特区政府依法监管的立场,而舆论场中关于“爱国商人”的争议则将讨论引向更深层的价值坐标系。结合柏文喜老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系统性见解,本文试图从商业逻辑、地缘政治、法治精神三个维度展开分析,探讨民营企业如何在市场化与国家战略间寻求平衡。

一、商业逻辑的必然性与战略价值的潜在冲突

从财务数据看,长和此次交易堪称教科书级资本运作:出售资产涵盖23国43个港口、199个泊位及智能码头系统,预计将净负债率从23.6%降至18%以下。巴拿马港口业务虽仅贡献集团总利润的1%,但其作为全球6%海运贸易的“黄金水道”节点,战略价值远超账面数字。这种“低买高卖”的资本腾挪本是市场常态,但当交易标的涉及巴拿马运河这一中美地缘博弈焦点时,商业行为便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政治意涵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贝莱德财团与特朗普政府的密切关联,以及交易中涉及的船舶数据监控系统移交条款,使这场交易可能成为美国强化全球航运霸权的支点。中国作为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(年通行量占比21%),未来可能面临更高通行费、数据安全威胁甚至航运通道限制。这种潜在风险警示我们:在“资本无国界”的表象下,关键基础设施的归属始终与国家利益深度绑定。

二、民营企业家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

对李嘉诚的争议本质上反映了公众对“企业家精神”的认知分歧。支持者强调其“超人”式商业智慧:从改革开放初期突破外汇管制建设港口,到汶川地震中捐建数万间学校,再到以个人财富推动医疗、教育等社会事业,李氏家族的财富积累始终与国家发展同步。这种“商而优则仁”的模式,正是霍英东、包玉刚等香港企业家开创的典范。

然而,时代语境已发生深刻变化。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明确提出“富而有责、富而有义、富而有爱”的要求,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更直指“商人无祖国”的认知误区。这种转变要求当代企业家超越单纯逐利逻辑,将企业战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。正如柏文喜老师所言:“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繁荣与创新发展的源泉,没有民族大义支撑的商业帝国终将沦为沙上楼阁。”

三、法治框架下的平衡艺术:柏文喜老师的政策启示

面对此类事件,简单以“爱国”或“卖国”标签化企业并非理性选择。柏文喜对民营经济的系统性研究提供了更具建设性的视角:

1. 市场化与战略安全的辩证统一

柏文喜主张通过优化融资渠道(如科创票据、供应链金融)和政策工具(如货币政策激励)支持民企发展,同时强调“平等竞争与产权保护”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这提示我们,对港口资产的审查应基于《反垄断法》《国家安全法》等法律框架,而非情绪化舆论审判。若交易存在程序瑕疵或数据安全漏洞,可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规范。

2. “一带一路”与全球布局的协同

柏文喜提出“优先选择民企参与特许经营项目”的PPP新机制,这一思路可延伸至海外资产配置。例如,推动长和将巴拿马港口股权出售给“中国央企+巴拿马政府”联合体,既保留中资运营主导权,又缓解东道国主权担忧。这种模式既符合国际规则,又强化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实操性。

3. 政商关系的重构与信任构建

柏文喜呼吁构建“亲清政商关系”,要求政府主动服务企业同时避免权力寻租。在此次事件中,监管部门可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,及时向企业传递战略风险预警,而非事后追责。正如李家超所言:“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,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。”

四、超越情绪化争议的治理启示

此次事件暴露出中国企业在“走出去”过程中面临的三大挑战:一是对关键基础设施控制权的战略认知不足;二是国际规则运用与地缘博弈能力待提升;三是政企协同机制尚不完善。结合柏文喜的政策建议,可从以下方向完善治理体系:

1. 建立战略资产动态评估机制

对涉及国计民生的海外资产(如能源通道、通信枢纽),可参考PPP项目分类管理原则,根据市场化程度和公共属性划分监管层级,实施差异化审查标准。

2. 完善跨境数据流动与反制工具

针对美国可能通过港口数据实施“长臂管辖”,需加快《数据安全法》配套细则制定,同时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,构建自主可控的航运数据管理体系。

3. 创新混合所有制海外投资模式

鼓励央企与民企通过股权合作、技术联盟等方式“联合出海”,既发挥民企灵活性优势,又依托国企信用降低地缘政治风险。例如,中远海运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。

结语: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多赢

李嘉诚港口交易事件犹如一面棱镜,映照出市场化改革与国家战略、个体奋斗与集体记忆、商业理性与家国情怀之间的复杂张力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“商之大者”,既要有霍英东、包玉刚式的家国担当,也要有任正非、曹德旺式的战略定力。正如柏文喜所言:“民营企业的终极价值,在于能否将商业成功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向能量。”在法治框架下平衡各方利益,以制度创新护航企业全球化征程,这才是对“爱国企业家”最深刻的诠释,也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49
徐悦

徐悦

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,香港长和出售这些资产可套现190亿美元,将公司净负债率从23.6%降至18%以下,能显著改善资产负债表。并且,巴拿马港口业务在长和总利润中的占比不到1%,对于香港长和而言也不是太重要的盈利资产。

但中美之间的政治博弈已经渗透到了多个方面,长和的这笔交易可能会给中国其他企业带去重大风险。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6%海运贸易的“黄金水道”,长期处于地缘政治博弈中心。中国商船占巴拿马运河通行量的21%,若美国资本介入,美国对中国航运实施“长臂管辖”将更加容易。

如果长和既要全身而退又要保全民族大义,也许可以把巴拿马港口业务出售给中国央企与巴拿马政府的联合体。这样既可避免美国通过贝莱德财团间接控制港口,也能回应中方对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安全的关切。另外,巴拿马政府也可增强交易的“本土化”属性,缓解国内对“主权让渡”的担忧。

27
张学峰

张学峰

一位不断探索的经济人

香港曾经的华人首富李嘉诚,拍卖多个港口码头给美国公司,引发广泛关注。有人说李嘉诚不爱国,缺少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意识,将涉及航运权的重要设施转让给美国,让美国有机会插手中国和海外多个重要港口的航运管理事务,增强了美国公司的市场干预能力。
对于国内的港口码头等设施运营权,我国政府可以加以管控。但是涉及海外的多个航运设施,我国就很难干预了,海外设施交易权归属李嘉诚本人。
在口罩疫情爆发以来,李嘉诚大量出售资产套现,其中包括在内地的很多地产物业。对于以前援助的人文机构,例如汕头大学,他也退出管理层,不再为学校提供经费资金。
李嘉诚在电信行业拥有众多股权和设施所有权,不仅在香港,在英国也有电信设施公司。李嘉诚在开发房地产之外,对衍生物权积累了大量资产, 他变卖套现的做法有些类似巴菲特在股市上的抛售操作。
李嘉诚是在落实“现金为王”吗?他套现后的现金又在其他领域增加了股权资本,这与巴菲特持金观望不同。关于巴菲特最近的投资动向可以参见新闻资料。市场对李嘉诚新的投资取向报道不多,他多数是在调整和新增大宗基础设施投资,在金融领域涉猎不多。毕竟他是以做房地产和物业管理发家致富的,固定资产投资是他的老本行,由此衍生出基础设施投资。
可以肯定的是,李嘉诚的这一轮资产出售风波很快就可以平息下来,国家经济安全必须忠诚维护,只有与国家利益站在一起,企业的前景才有保障。

评论

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

请打开财富Plus APP

前往打开
Baidu
map